■ 生命共同体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分属自然领域和人类社会领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二者各有侧重,但又在理论依据和思维方法上一脉相承;
■ 两个共同体思想是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今时代的具体运用;
■ 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坚持两个共同体思想,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
■ 站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错综复杂形势的历史路口,两个共同体思想给我们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和方向。
●喻坤鹏
习近平总书记将生命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两个概念,分别运用于自然领域和人类社会领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二者各有侧重,但又在理论依据和思维方法上一脉相承,并在实践中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我国在新时代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关系的思想指南。
当前,推动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国家著名生态园林城市和经济特区的厦门,更要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把握两个共同体之间的理论逻辑,以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底色
是马克思主义
一方面,生命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唯物辩证法在当今时代的具体运用。生命共同体思想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要立足于当今的社会现实,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历史规律,二者唯物论的思维原则十分鲜明。而且,生命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都以恢宏的视角和联系的思维观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强调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整体上的系统性、开放性;着眼于改变当下困境、谋划光明未来;坚持以辩证的思维处理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二者之间的各种问题和矛盾,辩证法的思维特征十分清晰。
另一方面,生命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也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今时代的具体运用。不管是生命共同体思想,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都始终以人民的安全和利益为首要的立场和最终的目标,强调“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并着眼于依靠群众,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上去寻求更大的社会进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十分彻底。
可见,马克思主义是生命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理论底色,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坚持生命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
共同体思想为协调人与自然
关系确立了原则和思路
首先,尊重自然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不可违背的基本原则,伤害自然最终将伤害人类自身。如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生态灾难,归根结底还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出了问题。当前疫情的爆发与蔓延,不仅再次警示人类必须尊重自然,也从反面清晰展示,人与自然系统中的生物早已构成了联系十分紧密的生命共同体,人类要保护自身的健康与安全,必须要维护这一生命共同体内部联系的稳定与健康。
其次,生命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基本治理思路和工作方法。一方面,生命共同体思想强调人类必须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要始终坚持科学指导,杜绝各种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人类社会是一个命运相连、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坚持从人民的立场来把握历史方向,坚持以团结、合作的精神来思考人类社会的内部关系。在抗疫斗争中,正是这些理论原则为我们提供了直接的精神指引,也为一系列的政策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撑。在国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坚持彻底隔离,保护自我、保护他人;动员各方力量,全国驰援疫情严重地区;提倡平等关爱,严禁歧视,等等。这一系列做法,将疫情迅速控制在有限的范围之内。在国际上,我们更是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时分享诊疗信息,积极驰援全球多国,成为国际合作抗击疫情的中坚力量。
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藐视自然、藐视科学,片面强调自身利益,必将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如在目前国际疫情的蔓延中,一些国家片面追求本国利益,采取了忽视科学界警告、炮制谣言、拦截他国抗疫物资、强行重启经济、不断政治“甩锅”等等做法,给本国也给世界的抗疫形势带来了灾难性后果。当前,一些国家正同时面临着病毒不断吞噬人民生命的疫情危机、族群裂痕不断撕裂的社会危机、严重的经济衰退不断迫近等方面的多重危机。可以说,当前的世界因为遭受自然界的新冠病毒和某些西方政客正在不断传播的“政治病毒”伤害,正处于十分艰难的时刻。这也从反面说明,自然界、人类社会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忽视或者割裂这些联系,自身最终一定会受到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惩罚。
共同体思想为未来发展
指明道路和方向
站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错综复杂形势的历史路口,生命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给我们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和方向。面对未来,我们一方面要坚定维护好生命共同体内部的平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要保护生态安全,也要保护人的健康与安全。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积极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推动人类在团结合作中开创更美好未来。两手都要抓好,就需要我们把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意识,以及人类社会的团结合作精神融入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当中去,需要我们编织更严密的法律和制度网来进行全面规范和引导,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之心和底线思维,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积极参与、认真践行。
(作者系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来源:厦门日报
|